叙永县赤水普惠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

公司新闻

有机水稻种植基地 —— 稻渔共生模式,实现 “一水双收”

2025年11月7日26公司新闻
有机水稻种植基地 —— 稻渔共生模式,实现 “一水双收”

叙永县赤水河流域素有 “鱼米之乡” 的美誉,赤水普惠联合社依托这一优势,打造 3000 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,创新采用 “稻渔共生” 生态种养模式,既提升水稻品质,又增加水产品收益,实现 “一亩田、产千斤稻、出百斤鱼” 的 “一水双收” 效益。​

“生态种养标准:从选种到管理,全程绿色可控”。联合社制定《有机水稻种植标准化手册》,从源头保障品质:一是 “优选品种”,选用 “川优 6203”“宜香优 2115” 等优质水稻品种,这些品种具有 “抗病性强、米粒饱满、口感软糯” 的特点,且适配赤水河流域 “昼夜温差大、光照充足” 的气候条件;二是 “土壤改良”,每年冬季种植紫云英、苕子等绿肥作物,春季翻耕入土,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,同时采用 “测土配方施肥”,仅使用腐熟羊粪、菜籽饼等有机肥,拒绝化学肥料,确保土壤无污染;三是 “病虫害绿色防控”,安装频振式杀虫灯、投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,搭配 “苦参碱、印楝素” 等生物农药,减少病虫害发生,稻田病虫害防治效果达 90% 以上,化学农药使用量为零。​

“稻渔共生管理:科学投放,互利共生”。联合社在水稻插秧后 15 天,向稻田投放 “鲤鱼、鲫鱼、泥鳅” 等鱼苗,实现稻与渔的互利共生:一是 “合理投放密度”,根据稻田水深、肥力情况,每亩投放体长 5-8cm 的鱼苗 80-100 尾,其中鲤鱼占 60%(杂食性,吃杂草、虫类)、鲫鱼占 30%(吃浮游生物)、泥鳅占 10%(松土,增加土壤透气性),避免鱼苗过多导致水稻缺氧;二是 “生态互补优势”,鱼类吃掉稻田中的杂草、害虫,减少人工除草与病虫害防治成本,鱼类粪便还能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,提升水稻产量;水稻则为鱼类提供阴凉栖息环境,减少夏季高温对鱼类的影响,形成 “稻护渔、渔促稻” 的良性循环;三是 “水位精准控制”,水稻分蘖期保持水深 5-10cm,满足鱼类活动需求;水稻灌浆期适当提高水位至 15-20cm,确保水稻需水,同时为鱼类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,通过精细化水位管理,水稻亩产达 500kg 以上,鱼类亩产达 30kg 以上。​

“农产品品质保障:全程溯源,打造放心品牌”。联合社为有机水稻基地建立 “全流程溯源体系”:一是 “田间记录”,每个种植片区配备专职技术员,记录 “播种时间、施肥量、鱼苗投放时间、病虫害防治措施” 等信息,形成 “田间档案”;二是 “检测把关”,水稻成熟前,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 “稻谷品质、重金属含量、农药残留” 进行检测,确保符合有机食品标准,检测合格后才能收割;三是 “包装溯源”,加工后的有机大米采用 “真空包装”,包装上印有 “溯源二维码”,消费者扫码可查看 “稻田位置、种植过程、检测报告”,实现 “从田间到餐桌” 的透明化,某成都消费者反馈:“吃赤水普惠的有机米,米饭清香软糯,扫码能看到稻田环境,吃得更放心。”

服务与您

专注、用心,做百度,搜狗,谷歌。

主题